研磨體失圓和失圓率在研磨體(鋼球、鋼段)使用中的確存在,研磨體失圓后降低了研磨效果,使磨機臺時產量下降,但因缺少具體統計數據,國家標準GB/T17445-2009和建材行業 JC/T533-2004中都暫沒作具體規定。
所謂失圓就是研磨體使用過程中由圓形變成多面體,按正常規律應該是大球磨成小球(或大段磨成小段),外形仍保持球形(或圓柱形)。而失圓是球(段)面一塊塊剝落或凹陷后形成多面體、蘋果形或不規則形狀,其原因:
(1)、研磨體生產工藝一般都是澆冒口合一,澆口處也是最后凝固處,此處結晶時間長,晶粒粗大,雜質聚集,這是研磨體組織或韌性最薄弱的地方,特別是中、低鉻球沒有經過奧氏體化熱處理(從珠光體轉變為馬氏體或貝氏體),在使用過程中更容易凹陷,變成蘋果形球。
(2)、研磨體化學成分的偏析以及熱處理加熱不均或冷卻不均都是造成研磨體表面硬度高低不均的原因,硬度高的地方磨損慢,硬度低的地方磨損快,尤其淬透性差的研磨體,表面至中心硬度差較大(硬度內外不勻)。由于磨損的不均勻性,研磨體自身在做功過程中受力勢必不均,這樣研磨體在研磨過程中逐漸形成多面體或不規則形狀。
(3)、高鉻鋼球、鋼段熱處理之后,基體中仍殘余較多奧氏體,研磨體在磨機內反復沖擊和溫度影響,表面會發生殘余奧氏體加工硬化,產生體積膨脹、內應力增大,當應力超過基體屈服強度時就產生塊狀剝落,在風掃磨、煤磨中這種現象較多,久而久之,研磨體也會失圓或變形。
(4)、研磨體使用方案不合理容易造成失圓或變形。比如級配規格不合理、裝球量過多或過少、物料粒度過大或易磨性較差、供料不均勻等等因素,所以需要使用廠家根據使用工況和粉磨指標應嚴格制定合理的研磨體使用方案和補加方案。
(5)、國外對磨球失圓的規定是,磨球在使用2千小時后經檢測失圓大于7%即為失圓,失圓=(最大直徑-最小直徑)/平均直徑×100%,其失圓總量與使用磨球總量百分比為失圓率。
版權所有 寧國市萬福新材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皖ICP備2022012164號-1 技術支持:辰光網絡